日期:2023-03-30 07:04:21 来源:沈阳网
▲马立朋(右)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。
3月29日,记者走进了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,见到了村党总支书记马立朋。他皮肤黝黑,说话语气略快,在田间地头、百姓炕头、乡村村头,记者了解到他这一路成长的轨迹。
从2010年开始进村当干部,一晃13年过去了,马立朋在各个岗位上转了一圈,“除了没当过会计,其他的都干过了。”
(资料图)
好干部的标准
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得到
什么样的村干部才是好干部?经过、看过、反思过后,马立朋有着自己的见解:“你是这个集体的班长,你要求别人做的,首先你自己得先做到。只有把全身心投入到这里,舍小家为大家,有担当有作为,才能把事干成,把事干好。”
马立朋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每天早上,他都是第一个到村部的人。进屋后,第一件事便是找来扫帚拖布,开始打扫卫生。“这就像是一道工作程序,是必干的一个活儿,打造良好的环境,大家工作舒心,老百姓来办事看着也干净体面。”
舒心,就是要把百姓真正放在心里。去年雨水特别大,有天半夜,马立朋接到五保户杨淑霞大娘的电话,二话没说就奔到她家里帮着抽水,忙活了大半宿才走。老人激动得满眼泪水:“孩子,你比我的亲儿子对我还要好……”
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,众人的意见高度一致,用70岁老人姜传英的话说就是:“这茬年轻的村干部办事透亮,经常上赶子到家里帮忙干活,挺得民心的。”
好乡村的体面
用好政策和资源千方百计改善村貌
乡村的这份“体面”在马立朋2018年接过村主任的这个担子后,逐步在村里显现出来。
“我们以前的村部杂草丛生,下雨就积水,环境非常差。”为了改变乡村的面貌,马立朋千方百计争取帮扶资金——1500平方米的广场修好了,265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,3000余株景观树环绕村落……
在王爷陵村文化广场,整齐的地砖铺满庭院,原本废弃的小学教室经过装修已经变成了崭新的“两邻学堂”,广场西面搭建的舞台上音响、灯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。这里不仅硬件设施齐全,村里更是为来这里休闲娱乐学习的居民提供了马头琴、二胡、象棋、课外读物等各种用品。每当夕阳西下,村民自发来这里唱歌、跳舞、扭秧歌、看电影、组织文艺汇演……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小据点。
“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,我们村里的党员和村‘两委’班子成员在这里集中收看了开幕盛况。我不禁想到,近年来,正是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敢闯敢拼,埋头苦干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我们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。”憧憬着未来,76岁的老党员马忠志眼中满是光彩。
好产业的发展
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“杂粮村”新品牌
依靠村中资源优势发展棚菜产业。发展日光温室111栋,占地780亩,年产蔬菜1000吨,产值1000万元左右,年人均增收4585元,即使是需要兼顾收入与家庭的妇女,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,这一串串数字带来的是希望,是光明。
3月29日,王爷陵村蔬菜大棚基地,村民正在收割甘蓝。“这些都是偏得,书记告诉我们在豆角旁的垄沟里种这个,上点儿农家肥就有收成,一亩地能增收5000多元呢。”村民张春燕笑着对记者说。
乡村前进,产业为先。“我们一定要敢于接触新鲜事物,不仅要发展,还要有领先意识。”在外出考察中,马立朋将目光瞄向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水果,“我们把种植搞好了,依靠巴尔虎山将来还能通过采摘带动休闲旅游,这是一举两得的事。”
小米、高粱米……王爷陵村有150余户村民分散种植小杂粮,如何让分散的沙握成一个铁打的拳?马立朋与村“两委”商讨后决定,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,由村集体将杂粮统一包装,并注册了“柳塞御农”的商标,专业发展杂粮经济,做强杂粮村品牌。
标签: